能源知识
BCK体育官网夯实燃料电池产业基础 构建绿色氢能产业生态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政产学研用资本等高效协同下,我国氢能产业获得长足进步。在政策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等国家专项政策接连出台,为中国氢能行业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技术及产品层,自主化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技术逐步成熟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为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底,中国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有量超过2万辆,成为全球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最多的国家,建成417座加氢站,位居全球首位。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累计推广2500余辆燃料电池汽车,积极探索跨区域生产原料及工业制成品运输等特色应用场景;上海城市群累计推广2300余辆燃料电池汽车BCK体育官网,积极探索网约租赁等特色场景。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启用12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为赛事提供运输保障服务,累计运营里程超过375万公里,消耗绿氢240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余吨BCK体育官网,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重大国际活动中大规模成功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向全球证明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可靠性,提振了产业发展信心。为践行“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赛”理念,冬奥用车赛后转化为北京、张家口公交车继续为市民提供绿色出行服务。此外,氢能在冶金、化工、储能等领域发展迅速,2022年河钢集团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年中国石化新疆库车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同年,国内首个兆瓦级氢储能项目在六安投产。据专家预测,未来十年氢能产业的总产值超10万亿元,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
整体来看,我国已经在氢能产业政策体系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涵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及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各环节的完整产业生态。但要实现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仍需要在加快技术创新、深挖市场潜力、提升保障能力等方面做出努力。
目前国家和地方均发布了氢能相关规划与政策,初步构建了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加氢站建设运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等方面“1+N”政策体系。但在政策的具体执行方面仍需要突破瓶颈,如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就近制氢及绿氨、绿色甲醇等绿色氢能衍生物,推动氢能作为能源管理等。
通过产业前期发展,我国已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技术体系及产业链,但在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基础材料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突破这些基础材料的关键技术,提高国产化率,要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鼓励新技术新产品先试先用,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技术水平。
通过扩大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可以进一步加快氢能产业技术迭代速度,降低各链条成本,提高产品经济性。建设氢能高速是行业普遍认可的推动氢能交通跨区域规模化应用新路径,政府及各市场主体应形成合力,加快氢能高速规划与建设,扩大氢交通应用规模,同时积极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深挖跨界应用潜力,因地制宜引导多元应用,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多元绿氢应用生态。
发展绿氢是低碳驱动下全球能源革命的共识性解决方案,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规模化生产、加速离网制氢布局、推进加氢站及氢能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低成本绿色氢能供应体系。此外,低成本绿氢可以加速氢能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提升我国低碳产业国际竞争力,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外碳市场政策影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历史汇,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协同发展模式成为未来全球能源转型重要趋势。2023年12月,COP28会议就推进能源系统向脱离所有化石能源的方向转型达成共识,氢能被赋予更突出的作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及设备性价比全球领先,为绿氢产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应牢牢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将氢能产业打造为中国经济新增长引擎,加速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张国强)